• 长沙
  • 株洲
  • 湘潭
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娱乐 >> 妈妈宝宝

怎样与孩子沟通最易被接受

2010/7/31 10:28 作者:扇子宝贝 点击:1364 评论:0 条 【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谈话方式随孩子成长变化
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譬如:
1.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2.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3.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家长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家长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 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家长态度的晴雨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和孩子沟通的9个秘诀
1.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长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2.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3.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4.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家长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家长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了解孩子的发展,不要尽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让他觉得辛苦,压力大。
6.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跟您一起去买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7.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8.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9.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话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