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图书馆现“太平军攻长沙地图”160年前长沙依稀可辨

2010/6/3 22:01 作者:蓝色白羊 点击:763 评论:0 条 【
日新月异的变化,早已湮没城市最初的模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长沙,今人如何发现她的旧容?昨日,在湖南省图书馆的一间办公室内,副研究馆员沈小丁在整理馆内文献时,意外发现了一张“清军抵抗太平天国进攻长沙时所绘的战略地图”,从这张图上可以依稀看出160年前长沙的风貌,一个个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地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160年前,长沙有七座城门,那时的湘江上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桥,过河都要通过浮桥。”沈小丁介绍说,这张地图是他在整理馆内文献时发现的,被收录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通过对这张图的研究,沈小丁判断其为“清军抵抗太平天国进攻长沙时所绘的战略地图”。此图不仅明确标明了长沙城市的范围,还记载了当时的多个城门和地名,其中不少地名流传至今未变。

  当时的长沙有七座城门

  这张“太平天国攻城地图”为单色手绘,无图名、作者和比例尺,地图尺寸为65厘米×44.5厘米。沈小丁说,“地图质地极薄,目前无法判断其材质是纸还是绢。”地图方位为上东、下西、左北、右南。长沙城用一个圆标示,城中位置有如下文字:“周围卅里,寸心十里,湖南长沙省城,大人官院,兵勇数万”。

  值得注意的是,长沙城墙上除标示出天心阁之外,还有七座城门:南门、小西门、大西门、草东门、北门、小武(吴)门、浏阳门。在南门的两翼和草东门、北门设有炮台。小西门南侧标有“西湖桥”。北门外有一条“大路往京”,出城不远有条岔路通向湘江,标有“三义鸡离城十里”。对此,沈小丁认为,“三义鸡”应该就是现在的“三叉矶”,当时可能是标示时的失误。

  沈小丁说,从这张地图上所展示的长沙城门及其周边的水陆交通来看,当时的长沙城防工程已经非常稳固和科学,具有十分全面的战略功能。

  清军弧形兵勇壕坑包围太平军

  这张军事地图清晰记载了清军与太平军对垒的态势。相比之下,清军形势似乎更为有利。“从天心阁城下的白马庙起,由北向南,清军挖掘一条兵勇壕坑,绵延十余里。”沈小丁指着地图向记者介绍说,在壕坑的外侧,清军扎有19座兵营,包括楚勇营、贵州营、湖南营等,弧形走向的“兵勇壕坑”对太平军形成向心包围态势。

  河西地区,从岳麓山至坪塘,沿湘江岸堤岸有8个“贼营”,这是石达开进军河西后扎的营寨。从溁湾镇至坪塘清军共扎有10个兵营,这些营寨对背水扎营的太平军形成包围。

  沈小丁介绍说,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军挖掘了两条通向城墙的地道,东侧为“土城贼匪开挖地龙攻城”,靠湘江一侧还有“土城内挖地龙攻城”。两条“地龙”之间是清军的“和大人营”。“和大人就是把有重兵的和春,他的营盘扎在南门外,这里是两军拼杀的主战场。”

  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文献

  与现在不同的是,除橘子洲外,图中还标示了南边的牛头州(洲)和北面的蚁子州(洲),这是两个窄长的小岛。湘江上游河段,地图称为“上大河”,蚁子洲下游的“下大河”设有渡口,渡口西岸是“大路往常德府”。猴子石湘江段,太平天国军造有一座浮桥,两岸军队和粮草调运自如。

  这张攻城地图绘制了石达开在湘江西岸筑有营垒,时间应是1852年10月下旬之后。沈小丁认为,“绘图人用了俗字、错字、同音字,字体也欠工整,还有漏字,战火纷飞,戎机紧迫,疏漏之处在所难免。”从整个地图来看,绘图人对长沙周边的地形、地名、河流、道路非常熟悉。这张攻城图为研究太平天国史和长沙城市变迁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
【星辰在线 通晓长沙】本文网址:http://news.changsha.cn/cs/2/201006/t20100603_1110940.htm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