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奏响“强省会”强音 开湘江新区新局

2022/4/27 03:47 作者:Edit 点击:868 评论:0 条 【
编者的话

一方宝地,一片热土!“强省会”东风劲吹之下,湘江新区如何御风而上、乘势而为,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当先锋、作表率?今天,本报和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约请专家学者谋韬略、看大势、策良方。敬请关注。

以更高站位认识、定位、建设湘江新区

唐宇文

实施“强省会”战略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湖南在推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彰显新担当的重要抓手。而湘江新区的高水平建设,是实现“强省会”目标的重要保证。省委书记张庆伟最近在长沙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重大职责使命,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抢抓机遇、比照先进,发挥好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因此,我们要以更高站位认识、定位、建设湘江新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装上新引擎。

提高站位,提升定位,在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中践行国家级新区设立的目标任务。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其目标任务就是要突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重大主题,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协调,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不断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湘江新区要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上树立标杆、在打造“三个高地”引领区中当好主力、在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和区域协同发展中彰显作为。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就要努力实现湘江新区设立的目标任务,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提高站位,提升定位,在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紧紧抓住促进湘江新区大发展的机遇。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谋划和推动湘江新区建设,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给湘江新区带来的开放发展机遇,持续提升新区对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商品服务的聚合力和基于要素集聚的创新力,不断解放思想、培育全球视野,突出协同发展、强化互联互通,在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新区,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对外开放高地。全面对接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加快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改革试点,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培育发展湘江新区的外向型产业,大力推动湘江新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健全湘江新区的对非经贸合作体系,在打造国家对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进程中发挥湘江新区的作用。大力释放湘江新区在对外开放战略中的新动能,着力构筑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所应有的对外开放枢纽功能,尽力作出推动“强省会”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贡献。

提高站位,提升定位,在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谋划和推动湘江新区的开发建设。湘江新区要为实施“强省会”战略作出自己的表率和贡献,就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强省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完善新区功能、做强现代产业、打造战略平台、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城市品质,为持续增强长沙市的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作出湘江新区应有的贡献。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新区发展空间,加快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湘江新区的经济总量跻身国家级新区前列。要尽快增创湘江新区体制机制新优势,构建科学规范、充满活力、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要提升通江达海能力,通过新区建设推动长沙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要争创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精心谋划改革、精准优化服务,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更优行列。要大力提升湘江新区建设品质,推进新型城市和未来社区建设,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彰显国际、科技、生态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城市标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强省会”工作要求,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更高远的站位、定位来谋划和推动湘江新区的开发建设。湘江新区必须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上承担更大责任,找到前进方向,赢得发展先机,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当先锋、作表率,发挥更大引领和带动作用,打造成更为强劲的动力引擎,不断开创现代化新湖南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系湖南省政协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勇当深化改革创新的“先锋队”

李超民 贺丽波

强湖南,关键在于“强省会”;“强省会”,关键在于强以湘江新区等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无改革,不新区;无开放,不新区;无创新,不新区。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当“先锋队”,湘江新区应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

(一)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健全湘江新区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制度建设是体制创新的集中体现和最终成果。湘江新区推进制度创新,要坚持理论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层面的问题导向。紧扣“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战略定位,聚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以体制改革推动融合发展,提升新区整体效能和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而言,要深入落实《关于支持湘江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2022—2026年)》,尽快制订《湖南湘江新区管理条例》,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创新,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湘江新区经济竞争实力

**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湘江新区要积极落实《关于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充分发挥好科技和人才资源聚集的显著优势,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加快形成创新集聚优势,构建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二是切实提升产业科创能力,强化产业创新效应。三是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增强人才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学科与人才优势,激发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活力,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实施“揭榜挂帅”,构建完善的政企校“三位一体”联合攻关机制,力求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三)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激活湘江新区发展内生动力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就要有问题意识,抓好重点领域改革。要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国际国内一流水平,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重点领域改革,更好释放政策红利,着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更少、行政办事效率更高、行政运行成本更低、行政审批过程更透明”的改革新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湖南湘江新区“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六个重点改革领域”即行政管理体制、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人事人才管理改革向深里走、向实里走。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权力清单”全面“瘦身”。2021年,湘江新区行政审批事项从81项优化整合至46项,优化营商环境60条“双对标”举措落地落实。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优化湘江新区营商环境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是保护与激励创新的重要举措。《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收录了湘江新区“构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经验做法。湘江新区已推进探索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挂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法庭,建立知识产权网上法院,形成了“司法+行政+公益组织+专业机构”协同保护体系。但随着湘江新区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日益增多。湘江新区要深入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2019年),以创建知识产权强区为根本目标,着力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构建起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新格局,为激励创新创业、营造与优化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和基本保障。

(五)提升法治化治理水平,有效化解湘江新区各类矛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按照“法治护航强省会”的总目标,精心组织、精细谋划、精准发力,着力提升法治化治理水平,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是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建设,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得力的法律专业干部队伍,为提升法治化治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二是以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作为立法工作的“主战场”,加强立法工作,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三是要统筹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篇文章”,为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支撑和关键保障。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以更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发展

陈旺民

推进“强省会”战略就是要打造吸引各方要素的“强磁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强引擎”、参与区域竞争的“强支撑”。因而,“强省会”必须强产业。湘江新区作为湖南“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必须以更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发展,在“强省会”战略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做强省会中做强新区,以新区之强助力省会之强。

抢占“第一方阵”,以强新区助力“强省会”。企业活力和产业能级,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加快优质平台建设、提升支撑带动能力,既是长沙过去成功的密码,也是未来推动“强省会”战略需要坚持和发展的方向。湘江新区作为湖南“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以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全省6%的GDP。截至2020年,已有41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湘江新区,累计获批国家、省、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514家(个),连续举办7届“互联网岳麓峰会”,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盛会;工程机械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稳定增长,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态势明显。未来5年,湘江新区有基础、有能力实施GDP和产业“双倍增”计划,抢占19个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当好“强省会”战略主力军。

夯实“四梁八柱”,推动先进制造业“登峰”。坚持先进制造业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坚持研发端、孵化端和转化端“三端”齐发力,引导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发展,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先进储能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智能终端和第三代半导体为主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塑造生命健康产业优势,重点提升药品和保健品制造、基因诊断与治疗设备制造、医药产业物流智能化发展水平,围绕国家绿色发展、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北斗为特色,聚焦北斗应用、航空航天等领域,推动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加快构建“3+2+N”亿级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形成先进制造业的“四梁八柱”。即工程机械、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3个两千亿级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含医药物流)2个千亿级产业以及智能装备产业(除工程机械外)、航空航天、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多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增长引擎。

瞄准“三智一芯”,构建数字经济“高地”。用好“数字”这一最大变革力量,以“三智一芯”(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为抓手,持续推进“芯”“软”“安”“端”四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迭代创新,加速推进湘江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工作的步伐,促进新基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在全国率先推进以“人、车、云、路、网、星、图”协同发展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模式,树立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的产业品牌。依托长沙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中电软件园、芯城科技园等专业园区,推动“软件业再出发”,形成数字经济“软件+硬件”全生态体系。

建设“五好园区”,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坚持差异化定位,以“五好”园区建设为引领,突出园区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探索建立园区“亩产论英雄”、产业链“亩产论英雄”评价制度,引导国家级园区向“大而强”发展、省级园区向“专而精”发展。依托新区范围内现有国家级园区和省级园区,聚焦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供应链产业链招商,重点打造和建设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湘江数字健康产业园、湘江融城科技城、湘江科创基地、湘江基金小镇、湘江智航新城、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宁乡智能家电产业园、湘阴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产业园、九华医疗器械产业园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强化片区、楼宇等平台载体建设,以“打造特色楼宇、推动产业升级”为总体目标,精准定位楼宇经济集聚区,支持“楼宇经济+科创经济”的发展模式。高质量完成滨江金融片区、梅溪湖片区、 洋湖片区、大王山片区、高铁西城片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片区、金洲新城片区、大泽湖片区、湘阴新片区、湘潭九华新片区“十个重大城市片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以更大步伐推动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

刘金鑫

国家级新区是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区域开发、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比如浦东新区、雄安新区,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湘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是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如何以更大步伐推动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关键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具体来说,积极对接国家布局,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通过培育湘江新区增长极,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推动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推动湘江新区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二是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实施“强省会”战略,目标是强全省。推动湘江新区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湘江新区集聚效应,推动湘江新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推动周边地区长株潭都市圈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提高长株潭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

推动湘江新区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通过提升湘江新区集聚效应,吸引高端产业入驻和创新要素流入,提升其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促进湘江新区协同和融合发展。湘江新区包括7个工业园区、10个特色产业园区、10个产城融合功能片区,跨越长沙、湘潭、岳阳多个行政主体,协同难度较大。一方面,推进湘江新区园区、功能片区协同发展。应避免湘江新区产业发展与新区建设相分离,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园区和功能片区的比较优势,推进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治理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和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等创新功能平台,全面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和全球创新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引进科技创新成果到湘江新区转化,围绕工程机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主导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湘江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积极促进湘江新区扩散效应的发挥,提高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的动力。当前,以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区域发展日益凸显。湘江新区要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与长株潭都市圈内其他区域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实现错位发展,深化分工协作,打造长株潭产业创新生态圈,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以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和湘江西岸科创走廊为重点,推进产业科技联合创新。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创新资源丰富,科技金融业发达;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先进制造业发达,产业配套较为完善。两大走廊优势互补,有利于深化分工合作。湘江新区应围绕长株潭三市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链加强对接合作,推进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园区跨区域合作,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推进研发、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跨地区的合理分工。园区跨区域合作,通过整合资源,把湘江新区的先进理念、科创资源、产业基础、人才团队,与长株潭都市圈内其他区域园区的产业转型、配套优势等对接互补,促进创新要素在各地区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

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湘江新区以创新协同和平台协同为重点,加强与全省各市州的对接合作,提高辐射带动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及全省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一是以创新协同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探索新型研发转化合作模式,推动园区跨区域合作,鼓励全省各市州到湘江新区设立孵化器、研究院、离岸科创园等,主动吸收湘江新区的新技术,破解产业转型难题,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新动能,通过GDP分成和税收共享推动创新要素在全省自由流动,推动形成“研发在湘江新区、转化在市州,总部在湘江新区、配套在市州,融资在湘江新区、投资在市州”格局,助力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建设,打造跨区域产业集群。二是以平台协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区域竞争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开放平台互动合作。推进湘江新区湘阴虞公港与岳阳城陵矶港以及其他河湖港口协同发展,联通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促进江海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湘江新区与怀化国际陆港和东盟物流产业园开放平台合作,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接RCEP开放新优势;加强与自贸区长沙片区等开放平台合作,建设湘江新区联动区,降低制度***易成本,促进湖南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产业链布局与价值链分工。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周新发

**总书记强调:“开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顺应时代大势,赢得发展主动。

2021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建设成对外开放重要平台。2022年3月1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湘江新区调研座谈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大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4月13日,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湘江新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空间,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湘江新区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趁势而上,以更大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实现加速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改革和促进创新

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外开放合作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纽带,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更有利于倒逼改革和促进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湘江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74.2亿元,超过长沙市(13270.7亿元)的四分之一。湘江新区作为长沙市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基地,更大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插上强有力的腾飞翅膀。

以更大格局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湘江新区是湖南创新改革发展的“试验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湖南湘江新区更要在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通过实施“强省会”战略来实现升级发展的目标,通过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推动湖南湘江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对标国家高水平发展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主动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创新,“为国家试制度,为湖南谋发展”;另一方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并将改革经验全面推广,力争将一大批先进做法在全省和国家改革试点中推广普及,力争在全国做新一轮对外开放先锋。

第二,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通过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湘江新区走在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前列。湘江新区作为“强省会”战略的主力军先锋队,不仅要在全省当标杆,更要锚定全国做示范,打造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目标,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

第三,坚持在做大做强自己的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湘江新区要一以贯之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主动扩大开放的战略定力,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用好湘江新区试验区、功能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推动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把推进湘商回归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关键,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三是湘江新区要主动融入我国“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大力开拓RCEP成员国、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四是积极对接湖南周边区域,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密切与长株潭、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的深度联接,开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方案,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动区域开放联动。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