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湖南长株潭试验区 “两型社会”的绿色攻坚战

2015/1/2 10:28 作者:Edit 点击:5791 评论:0 条 【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2007年底,国家将探路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科学发展模式的重担交给湖南,希望湖南通过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实践,找到一个可以撬动中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支点。
  为不负厚望,几年来,湖南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尝试以低碳经济为支点,努力践行“绿色新政”,展开了前无古人、让人感怀的绿色攻坚战。
  知易行难的绿色转身
  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落子湖南,对湖南言,是重大机遇也是极大挑战。
  曾几何时,湖南人以“有色金属之乡”、天下粮仓和最大生猪出产省自豪。而伴随这种重化工业和粮猪型农业而来的,是污染严重的历史“欠债”。
  缺煤少电、无油无气的能源瓶颈则长期制约着湖南经济的发展。随着能源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粗放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湖南高能耗产业占规模工业能耗的比例居高不下,产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先行先试、探索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不仅自然成为国家赋予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使命的题中之义,亦是湖南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转型赶超的历史机遇。
  但甩掉数十年的历史包袱,放弃GDP至上的政绩观,触碰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身,谈何容易!
  沿湘江东岸狭长分布的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区域面积约1.74平方公里。这里曾是湖南乃至全国最具活力的化工生产片区,也是所在区域发展的经济命脉。长期的化工生产,严重污染了湘江、土壤和地下水,附近居民生活受扰、健康状况堪忧。
  “关停不仅要端掉很多人的饭碗、让地方减少很多税收,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一些企业刚刚投入重金建厂几年,其本金还未赚回就让他关停,那不就是要了他们的命啊。”湘潭岳塘区委书记、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政委孙银生感慨地说。
  但不管多难,这里的所有化工企业不仅全部关停了,而且用时不到两年。
  而湘江沿岸的污染企业何止竹埠港一处?个别地方领导仍然存在更关心税收不很关心环境的现象。
  湖南省委常委、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直言,资源环境问题是湖南多年累积沉淀的老问题,并非可以瞬间解决的。它涉及到各行各业、每个人,要真正解决它困难很大。
  “雾霾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常态,用更少的资源能源,实现总量更多、质量更好的GDP。”张文雄说。
  “我们这一代不能干伤天害理的事,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事来谋求发展!”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的话更是掷地有声。他多次强调,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保住了金山银山。自2007年底以来,湖南高层不断强化这一理念,在一些地方设立永不开发区,让那里地貌永不发生人为的改变;把湘江治理“一号工程”、打造湖南的莱茵河列入政府工作目标;鼓励长株潭城市群先行先试,探索两型社会的破冰新政,继完成第一阶段顶层设计后,又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阶段。
  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毕竟是一件开创性的事业,它能不能最终成功并为其他地方提供成功的经验与实践模式,既取决于能否率先实现低碳化发展的转型,也取决于执政者的智慧与勇气。
  创新联动的绿色新政
  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湖南的回答是:迫切的现实需求和坚定的政府意愿。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高能耗到低碳化,怎么转、怎么变?湖南的第一手棋,是用体制机制创新来倒逼其转变。
  ---率先实施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将现有GDP核算融入资源、环境因素,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同时予以综合考评,对各市(州)的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生态指数进行量化排名并公布。刮骨疗伤的湘潭竹埠港工业区28家企业关停后,所在行政区岳塘区一年GDP锐减三分之一。为了让其“轻装”转型,湘潭市政府决定暂不考核其GDP和税收,给绿色GDP“让道”。
  ---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问责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制度,为干部任用考核增加环境“紧箍咒”。今年来,株洲炎陵县两工厂长期排污,致使附近高速公路收费站员工戴防毒面具工作。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问责程序,摘掉了环保局长的“乌纱帽”。
  ---运用市场杠杆,严格产业把关,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同价”与“差价”互补的两型政策,让保护生态成为地方发展新风向标。统计数据显示,湖南近年先后否决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500多个;通过水电价格倒逼机制使666家实行差别电价的高能耗产业企业中的654家实现了关停并转或通过改造达到能耗标准;在全国率先推行统一燃煤发电组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用“谁耗能高成本更高”的政策来推动节煤。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两型工业准入、排污权交易、农村环境整治、绿色公交……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湖南两型社会构建的绿色行政体制对粗放型发展方式亮起了“红灯”,为集约、低碳型发展方式大开“绿灯”。
  湘潭锅炉有限公司、九华纸业是国家级湘潭经开区引进的第一批入园企业,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它们属于不符合“两型”发展的产业,被要求关闭、整改。“GDP的增长绝对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喻湘态度鲜明。
  如今,九华纸业成功关闭。湘潭锅炉进行了技术改造,其生产的生物质锅炉与传统锅炉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06万吨,减少对大气排放20.6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万吨。
  在积极推出扶持、激励政策的同时,湖南各级政府身体力行开展“两型”采购,提高财政资金的“绿化”程度。湖南两型办透露,预计“十二五”期间,湖南政府采购总规模达16155亿元,其中对两型产品的采购占30%。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推广合同环境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等第三方治理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两型社会建设。
  永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如果说体制机制创新是湖南“两型”建设破题转型的一个“轮子”,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它的另一个“轮子”。
  “两型”建设渐次展开,一些问题让决策者们深感为难:几十年沉珂的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如何解决?湖南自有能源有限与经济发展资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如何解决?雾霾加重、生态系统恶化与百姓健康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都是“两型”建设绕不开的拦路虎啊!
  “问题只能一个个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资源环境问题与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只能依靠科技创新。”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怀德说,通过科技创新,推广清洁低碳技术,既能创造天蓝水净的美好环境,又可以降低产业能耗及成本,还可以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年底,湖南确定“十二五”期间,在长株潭试验区范围内重点推广新能源发电、城市矿产再利用、重金属污染等十大先进适用、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清洁低碳技术,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利器。
  目前,湖南省规划清洁低碳技术重点项目800多个,总投资800多亿元。光伏发电、纯电动公交、绿色建筑、废旧家具循环利用……这些清洁低碳技术将逐步推广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湖南真正步入绿色“两型”时代。
  长沙经开区是全国知名的工程机械等装备业制造基地。每天,这里忙碌的生产线上都有一系列机电设备和汽车下线投入使用。
  当这些设备不再使用时,由湖南万容科技自主研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回收设备”只需耗时90秒就可完成对其粉碎、分离处理,变成分门别类的塑料颗粒和各种金属。整个过程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全自动运行,不会有二次污染。
  这便是湖南正在力推的城市矿产再利用技术。“城市矿产”是对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等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万容科技依靠自主研发的规模化拆解技术,建立了辐射全省、影响中南地区的废旧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年处理“城市矿产”30万吨,相当于节约44万吨原矿、节能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7万吨。
  这仅仅是湖南推广清洁低碳技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湖南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实施重大专项,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解决世界性环境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利用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废水回用率由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介绍,这一技术为破解湘江重金属污染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雷学军教授培育的“绿心一号”速生草,年捕碳能力是乔木的100-150倍。借此技术,全国首个“零碳县”或将诞生在湖南长沙县。
  应用中联重科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等技术,长沙率先建成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375吨项目工程,基本覆盖全市大中型餐饮单位,让民众无忧“地沟油”。
  清洁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美丽湖南的源动力。
  2013年,湖南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2年下降1.13%、2.25%、0.57%、3.14%。2013年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全省工业废水中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因子排放较2007年削减了52.02%。大气环境质量重金属达标率由86.3%提高到95.3%。
  与此同时,湖南的传统产业格局正悄然裂变,湖南经济正加速绿色转型。
  2013年,湖南环保产业总产值1073亿元,成为湖南第11个千亿产业。今年上半年,该省环保产业增幅超过30%,成为增长最快产业之一。
  绿色湖南的“两型”时代
  “两型”绘就美丽湖南经济新版图,让湖南逐步走上一条低投入、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湘潭兴业太阳能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蓝思科技不声不响就将显示屏装备了全球60%以上的手机;湘电风能产品出口欧洲,几年间就成长为世界品牌企业……近年来,新型工业逐步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工业增加值达到9140亿元,质量连续两年居中部第一。2013年,湖南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过千亿。
  湘江之畔的株洲清水塘,曾是国家“一五”、“二五”重点布局建设的重化工业区。两型建设让株洲这座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蝶变为生态宜居型城市,“黑乎乎、灰蒙蒙”变成了“绿油油、水灵灵”。
  “两型”倡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民众生活更绿色。
  在长株潭的各个主要街道,均设置有PM2.5的实时监测设备,并及时将数据传送至湖南省环保厅的数据平台。每月初,这些被老百姓关注的环境数据会及时汇总公布在主要媒体。
  “这些环境数据现在是各地党政一把手最为关心的‘政绩’,也成为了老百姓评价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说,2015年1月1日起,湖南14个市州所在城市都将按新的大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并向社会实时公布。
  家住株洲天元区海创明珠花园的柴卉,拥有可观的退休收入却坚持过着有些吝啬的“两型”生活:平时不用的广告宣传海报,折成盒子用来装生活垃圾;洗衣服剩下的水用来拖地;冬天时,浴室和厨房龙头下放个水桶,用来盛放先期放出的冷水。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湖南百姓用的电大部分来自光伏发电,奔驰在马路上的汽车全部用上了新能源,“母亲河”湘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莱茵河”……
  实现如此美好蓝图,虽还任重道远,但湖南省省长杜家毫目标笃定:必须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抓起,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那就是水更清、山更绿、气更净!
  绿色湖南,已在路上。(完)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