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长株潭一体化:后觉者的追赶

2009/12/1 10:50 作者:admin 点击:1441 评论:1 条 【
杨兴云

刘春阳决定留在株洲继续他的事业,他随后回绝了来自长沙和杭州的两家外资企业待遇优厚的职位。

今年32岁的刘春阳两年前在日本横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在株洲一家全国有名的铁路机车公司做设计工作。

“现在的株洲,在很多方面与我两年前刚来时相比,已经有太多的不一样”,刘春阳说,有一种潜在的力量正在推动株洲的转变。“长株潭三地之间不仅有了公交车,电话区号也三城合一,城市也开始变得靓丽起来。”刚来时,刘春阳一直试图离开这个城市。

这个变化拐点是2007年12月14日。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准包括株洲在内的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务院在对方案的批复文件提出,“积极支持长株潭城市群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同时要求长株潭三市 “要以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和人才管理、土地管理的体制机制为重点,配套推进投融资、对外经济、财税、统筹城乡及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比浦东整整提前了8年

长株潭城市群坐落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GDP总量4565亿元,占湖南全省40.9%,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尤其是三座城市沿湘江蜿蜒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彼此相距不足40公里的地理空间分布,更被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张萍教授视为在全国范围“绝无仅有”。

长株潭一体化的提出由来已久。时任湖南省社科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的张萍,在1982年就以政协提案的方式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从经济上联结起来,建立湖南综合经济中心及经济区”,即长株潭一体化的建议。

现任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的张萍,谈到当初提出长株潭一体化构想的初衷时说,当时沿海改革开放的浪潮,首先波及的就是紧邻广东的湖南。没有一个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的湖南,不得不考虑走区域联合的路子,而长株潭又正好提供了实施的路径。

“以当时的长沙来看,其经济实力在国内排在30位之后,基本上不具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张萍说,而长株潭三市加起来就不同,工农业总产值之和加起来可排到全国第9位,这样就能够形成带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城市,或者说是增长极。

张萍的建议提出之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后,在机构改革中担任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张萍牵头成立了《城市及经济区——长株潭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后来被列入国家“六五”重点课题的专项研究课题和湖南省软科学重点课题。

接下来,经过课题组的深入研究,最后向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决策建议性的总体及专项实施方案。“当时,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认为建议是可行的”,张萍说,会议决定,把建立和搞好长株潭经济区,营造湖南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中心城市“作为振兴湖南经济的战略重点”。

在此基础上,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经济技术协调会议制度和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同时成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张萍被任命为主任。

好景不长。“从1985年开始,有些人就提出,长株潭本来就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还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太不公平”,张萍说,受此观点影响,湖南省领导开始回避长株潭经济区的相关话题,由于工作无法开展,长株潭一体化的初次实践也就随之偃旗息鼓。

张萍认为,如果按照当时的设想,在三市结合部选定一个区位筹建一个统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统一规划、分片开发,滚动发展,就能抓住和充分利用沿海经济辐射的机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个新结构、新布局的新市区就会出现在三市之间的湘江之畔,那么,“不仅现在的长株潭区域的发展面貌大不相同,其对湖南经济的发展势必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中国自觉推进经济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的首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及实施,比上海浦东开发整整提前了8年。”张萍表示。

看不到金融危机的痕迹

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这个湖南省政府最新设置的正厅级机构的名字长得让人很难一下子记住。“两型”办副主任陈晓红对 “两型社会”的解读是:作为国家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布局,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其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位留学日本,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的官员,之前曾担任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对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的脉络有着深入的了解。她认为,“两型社会”是对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以拼资源、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发展经济的路子的否定。长株潭城市群将通过“两型社会”建设,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新路。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的目标,是要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以及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宜居城市群。”陈晓红说。

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据介绍,为适应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缓解区域交通紧张状况,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复《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 (2009-2020)》,同意规划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线网以长株潭为中心,覆盖‘3+5’城市群的重要城镇。”陈晓红说,目前已基本确定线网规划方案,总长1200公里,投资1500亿元。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包括长株潭三市及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也就是“3+5”城市群。

根据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项目涉及的线路、车站将尽量覆盖规划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长株潭核心区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长株潭至“3+5”其他中心城市60分钟,其他次中心城市之间90分钟以内。“届时列车采用动车组,预计时速将超过200公里。”陈晓红说。

此外,根据重庆方面的消息,重庆到长沙之间拟建一条高速铁路。设计时速将达350公里,建成后,从重庆到长沙不到3小时。

张萍向记者介绍,据他了解的情况,湖南省有关部门的设想,随着武广、沪昆等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长株潭与周边区域的轨道交通将实现“12345”的目标,即1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昆明,5小时到北京。

此外,按照湖南省政府的规划,湖南将用5至10年的时间,在全省形成分工合理、层次清晰、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长株潭地区的经济仍然呈现高速增 长 态势。湖南省发改委官员就对记者笑称,在长株潭“看不到金融危机的痕迹”。

11月初,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4.2%,高于全省增速1.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501.34亿元,占湖南的比重由2008年全年的40.9%上升为41.8%,提高0.9个百分点。

环境瓶颈

许多湖南当地分析人士认为,长株潭在推进“两型社会”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其中,尤其表现在对湘江污染的治理方面。

湖南省社科院学者刘黎辉认为,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不好,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受到严重制约。他表示,长株潭城市群除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外,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重化工比重过高,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较多,面源污染严重,一些区域内的表层土壤中的镉、铅、汞等有毒金属元属严重超标,其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湖南省和全国的背景值。

“从长远来看,湘江流域水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长沙理工大学彭新宇在经过相关研究后认为,按照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目标,到2010年,湘江流域GDP将是2005年的1.79倍,污染物的产生量大约是2005年的1.33倍。长株潭城市群重化工比重过大,产业生态化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能耗物耗高、污染物产生量大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对此,陈晓红表示,湖南省对湘江的污染治理高度重视,从2008年起,启动“千里湘江碧水行动”,决定用三年时间解决湘江突出的环境问题。湘江生态治理已经纳入国家正在编制的长江中下游污染治理规划,其中重金属治理有望纳入国家试点。与此同时,循环经济发展也取得新的进展,继株冶、智成、汨罗纳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之后,清水塘、永兴、泰格林纸已纳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来源:经济观察报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