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长株潭转型蓄积内生动力

2015/10/9 09:13 作者:Edit 点击:2692 评论:0 条 【
  ◆本报记者闫海超 黄昌华 通讯员陈颖昭
  支起一个支点,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2007年底,国家将探索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科学发展模式的重担交给湖南,希望通过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实践,找到一个可以撬动中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支点。
  万事开头难。“两型”社会建设渐次展开,诸多问题急需根治:上百年积累的湘江重金属污染沉疴如何根治?缺煤少电、无油无气、自有能源有限与经济发展资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如何解决?雾霾加重、生态系统恶化与群众期盼、百姓健康的矛盾如何解决?
  转型、升级,成为破冰之举。改革,次第展开,成为试验区的根和魂。先行先试,则成为试验区的最大利好政策。
  转型——传统工业调结构
  长沙坪塘老工业基地重型工业比重大,生产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创新机制落后。2008年底,长沙开始实施坪塘老工业基地“两高”产业退出和生态修复工程。
  除了实行“一厂一策”,进行分类退出,还特别将“两高”产业退出、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纳入各级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中,引导政府将工作重心调整到绿色发展上来。
  另外,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上,长沙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例如,按照退出时间的先后实施差别化奖励。
  以率先于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退出的湖南新生水泥厂为例,企业不但获得了中央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601.4万元,还获得了先导区配套奖励资金880万元,同时其旋窑退出参照同等标准还获得了750万元的配套奖励。
  另一方面,长沙市还十分注重及时发布和调整产业指导目录,包括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并率先在先导区试行《两型技术产品认定标准》、《两型企业标准》及《两型产业标准》,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部分退出企业开始完成转型升级。
  湖南三环颜料有限公司在完成坪塘厂区的退出后,2010年开始投资近两亿元将企业整体搬迁至望城经济开发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新厂完全采用全套自动化清洁生产工艺,仅“三废”环保技术设施投入就达1000多万元。
  两年时间内,坪塘老工业基地完成了国家淘汰产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企业的强制淘汰或搬迁;3年时间内,完成超标排放企业的限期治理或关闭。
  如今的坪塘老工业基地已经旧貌换新颜,其所在的大河西先导区于今年4月获国务院批复,正式更名为湘江新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
  通过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方面摸索的经验,坪塘模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株洲清水塘工业区和湘潭竹埠港工业区则是在坪塘模式的基础上完成了翻新。
  改造之前,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1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聚集着冶炼、化工、建材、火电等传统重工业企业180多家,烟囱、塔罐、高炉、管道密布。
  而如今走到这里,第一个直观感受就是烟囱少了。
  “几年间,株洲市在这里投资60多亿元,完成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项目253个。”株洲市环保局法宣科科长王际兵说,“如今,我们完成了霞湾港污染治理,启动了24口水塘、大湖等受重金属污染的水域底泥治理工程,解决了历史遗留废渣治理问题,治好了城市的一块‘心病’。”
  2014年,株洲市整体搬迁冶炼、化工、建材、钢铁企业193家。
  同样是在2014年,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内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对于这样的举动,一开始很多人为之担忧,因为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湘潭市工业总产值减少50多亿元。
  然而转机紧随而来。通过积极发展吉利新能源汽车、泰富重工、威胜电气等一批新兴产业,竹埠港老工业区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湘潭市经济增速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达到了10.7%,跃升至全省第二位。
  而未来,竹埠港老工业区所在的岳塘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经济与文化休闲等第三产业。
  “在湘潭,和竹埠港类似的还有湘潭锰矿地区。在倡导‘两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这些区域正在经受转型带来的阵痛,同时也在完成蜕变。”湘潭市环保局法宣科科长谭文强说,按照“关、退、治、进”四步走战略,到2018年竹埠港要全面完成环境污染治理,2020年建成生态宜居的滨江新城。
  升级——新兴产业引变革
  “‘两型’产业的核心动力在哪里?将哪些产业作为主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关键在于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管委会发展处负责人毛政说,通过大力引进低碳节能技术,长株潭地区已经成为 “两型”产业的基地,高新技术迅速推广开来。
  湘潭市投入工业技改资金500多亿元,建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组建了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矿山装备制造、湘莲产业等四大技术创新联盟。
  2014年,湘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2家,高新技术完成总产值1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达到2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
  “宁可牺牲一些GDP,也要生态环境好一些。这些年,株洲市紧扣转型升级这一主线,通过抓大集群、抓大企业、抓大项目不断转变。”株洲市“两型”办宣教联络科科长陈银河说。
  在株洲市“十二五”规划中,确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服饰、陶瓷等五大千亿产业群。
  在长沙,工业制造业已经在加速走向“智造”时代。
  什么是“智造”?例如,耗时只需90秒,就可完成对工程机械等装备业产生的废弃电子产品的粉碎、分离处理,变成分门别类的塑料颗粒和各种金属。
  这正是湖南力推的“城市矿产”再利用技术。如今,这套规模化拆解技术实现了年处理“城市矿产”30万吨,相当于节约44万吨原矿、节能10万吨标准煤,减排27万吨二氧化碳。
  除了这样的智能技术,在长沙,还有中联重科、上海大众长沙工厂等30多家规模企业正在使用工业机器人作业,涵盖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食品和物流等多项领域。
  技术推陈出新,环保产业政策也在与时俱进。
  2014年,长沙高新区出台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政策》,2014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从资金、人才、服务等多方面支持节能环保产业。
  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下,2014年,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272.5亿元提高到2231.9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2.4%上升到28.5%。
  2014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7.6∶42.7∶39.7调整为11.6∶46.2∶42.2,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05.8%。
  产业技术含量提高了,污染排放直线下降。
  2014年,长沙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18.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0年下降18.93%、14.96%、23.82%、4.14%。
  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管委会督查评价处负责人李伏军说:“《2013年度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指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111.7,呈正向发展态势;生态环保指数为103.4,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资源节约指数达到104.8,持续保持上扬趋势。”
  如今湖南省的“两型”社会建设不止以长株潭3市为核心,更是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
  创新——体制机制作保障
  除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湖南省还充分认识到,想要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寻找突破口。于是,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环境污染责任险及合同制管理开始在湖南先行先试。
  2008年,长沙踏出排污权探索的第一步。2014年,长沙市开展排污权交易的企业已达144家,交易额达345.6万元。
  在此基础上,株洲市在产权交易机制上进行了进一步创新。一方面,交易模式多样化,推行收储指标出让、排污权指标竞价拍卖等交易模式;另一方面,排污权储备方式采取多样化。
  截至目前,株洲市已有18家减排单位通过出让富裕排污权指标,获得了723万元的经济效益。
  湘潭市则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范围扩大到所有工业企业排污单位。截至目前,湘潭市共对151家企业进行了核定。
  合同环境服务,主要是指政府与企业合作购买服务。这方面,湖南主要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园区污染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及城市管理中进行了尝试。
  “我们将城市的垃圾清运、清扫保洁、设施维护整体打包,委托专门招投标公司,面向市场公开招标。结合这种运行模型,保证了城市环境白天和晚上一个样,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一个样。”株洲市“两型”办宣教联络科科长陈银河说,目前,株洲市城区道路机械清扫率已经达到74.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85%提高到100%。
  在加快竹埠港工业区治理的过程中,湘潭市岳塘区政府就曾大胆尝试,由区政府与湖南永清投资集团合作,成立湘潭竹埠港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为竹埠港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提供投资和实施平台。
  “将政企合作PPP模式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通过在政府和企业间进行最合理的风险分配,发挥双方各自在市场中的优势,共同承担项目投资、实施责任和融资风险,从而加快竹埠港生态治理和新城建设的进度。” 湘潭市“两型”办综合科科长肖璐说。
  “两型”社会建设需要更为高效、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湖南在积极寻找途径。
  通过率先实施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湖南省将现有GDP核算融入资源、环境因素,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予以综合考评。
  于是,当湘潭竹埠港工业区关停所有企业导致GDP锐减之时,湘潭市政府决定暂不考核其GDP和税收,为的就是让其轻装转型。
  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体系,湖南省率先对湘江流域各级政府“一把手”实行环境损害终身追责。
  今年初,湖南又将构建政府依法监督、企业主体负责、公众监督参与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作为先行先试改革任务之一,并先后出台了《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湖南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敢于先行先试的湖南,将互联网运用到了行政管理中。如今在株洲,一套投资3800万元的数字环保工程,正在对全市环境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实行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
  “环境监察网格化是当前环境监管的一种新尝试、新趋势。”株洲市环保局副局长何长顺说。在长株潭的各主要街道,均设置有PM2.5实时监测设备,及时将数据传送至湖南省环保厅的数据平台。
  如今,这些环境数据成为湖南各地党政“一把手”最为关心的政绩,也成为了老百姓评价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