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发改委是如何放屁的:发改委称北京房价跌幅减缓 6月同比下降0.7%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一直处于负增长态势,6月同比增长-0.7%,但自今年3月以来,跌幅已逐步减缓。
二手住房环比销售价格今年以来涨幅一直在-0.2%至0.2%之间起伏不定。6月,二手房销售价格比5月略涨0.2%。
........
原文地址:http://bbs.0731.cn/thread-3168-1-1.html
二手住房环比销售价格今年以来涨幅一直在-0.2%至0.2%之间起伏不定。6月,二手房销售价格比5月略涨0.2%。
........
原文地址:http://bbs.0731.cn/thread-3168-1-1.html
![]() |
我来说两句
相关内容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最新评论
作者:chenq0731 (2009/7/16 15:16, 评分: 1楼 )
近来房地产市场所出现的回暖现象,使很多人变得疑惑迷茫,是楼市价格止跌反弹的开始,还是一夜之间市场信心的急剧恢复,所以,揭开这种短暂回暖最本质的原因,是避免楼市彻底崩盘的警钟。 楼市的成交量略有增加是客观现实,但是否像某些人所说的那种完全的乐观,却是值得推敲的,据笔者调查,成交量的增加并非媒体和开发商所宣称得那么邪乎,只是略有增加而已,而在这种微增的背后,却蕴藏着开发商、媒体和金融机构付出了绞尽脑汁的联手造假。 首先我们分析微涨的原因,一是憋了半年的市场刚性需求,在开春季节得以一定程度的释放是正常的,但应该看到这种是否并非是完全的,即使是刚刚入市购房的消费者,也是处于犹豫和急需之间挣扎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二是开发商和媒体之间的默契,使成交量的数据含有很大程度的水分;三是人们因通胀的预期担忧而产生的恐慌心理。 而之所以界定楼市这次回暖,是市场短期内的一个回调现象,其实质是人为性的假象,其原因有: 1、房价依然处于暴利区间,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性价位; 2、百姓对楼市价格的抗拒心理,丝毫没有打消,相反还有排斥度增加的趋势; 3、市场的存量依然高居不下,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与日俱增; 4、廉租、限价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出,给了观望者尤其是“夹心层”群体更多的期待; 5、诸如北京21家开发商联合降价秀的败露,使市场看到了房企真正急切和尴尬的一面; 6、有的售楼处“雇托”诱导被央视曝光,更揭示了楼市回暖一说不攻自破的窘象; 7、开发商与银行之间的假按揭现象十分普遍,使公布的成交量数据掺和了大量的水分; 8、媒体为了开发商的广告收入,难免报喜不报忧,因为有着软文和软新闻为广告服务的潜规则; 9、09年各地新挂牌的土地,不仅使存量增加,且地价成本和政策倾斜,对已有的在建在售楼盘的销售起到了巨大的遏制作用; 10、被套炒家推波助澜,在大肆制造混乱且企图趁乱出货; 11、某些专家像医托一样被开发商收买利用,发布极其违心的误导性文章; 12、大的房企频频出现资金危机和生存压力,使房地产行业后市失去最有力的支撑; …… 楼市是否回暖的标准是价格拉动交易量的增加、市场存量的合理比例、市场信心的大幅恢复,试问,说楼市回暖的人(开发商、银行、媒体、伪专家),谁感觉到暖了呢?开发商暖了?银行暖了?媒体暖了?购房者暖了?想来想去,除了个别人的嘴暖了,别无暖处。 可以看到,导演和杜撰了楼市假象的,都是与开发商利益直接相关默契的群体,甚至可以用愚弄百姓和欺骗手段来形容,是一种典型的自毁行业自断命根的愚蠢做法,其结果只能是银行风险加大,存量销售使市场变得更加抗性,以开发商银行和媒体所构成的产业链完全失去了公信力。 这样行为不端的“造假回暖”,将使本来就很脆弱的楼市潜伏了更大的内核危机,09年是开发商降价自救的年份,是争相逃生的生存环境,而眼下靠吹嘘杜撰造假的自欺欺人的手段,将会失去大好的自救逃遁的机会,当房价的泡沫依然未消的情况下,又徒生了市场假象的泡沫,其结果只能是一步步在酝酿着楼市下一轮报复性的暴跌,只能葬送整个房地产行业。
令人费解的是,这样的伎俩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还是蔑视百姓的分辨力,是聪明还是小聪明……
原文地址:http://bbs.0731.cn/thread-3180-1-1.html
共有1评论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