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娱乐 >> 房产置业

解决楼市宏观调控的"两难"问题必须有所取舍!

2010/6/15 20:14 作者:蓝色白羊 点击:1279 评论:0 条 【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天津调研时强调,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这个判断既反映了决策层的冷静、清醒和高瞻远瞩,又反映了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确出现了多重的两难选择,使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宏观经济调控,具体时间段大致可划分为:1979年—1981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6年(上述4次旨在治理经济过热的紧缩性调控)、1998年—2002年(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调控)、2003年—2008年上半年(此次调控可以说是防止经济过快增长、有保有压的混合型调控)。而最近的一次始端于2008年下半年以来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刺激经济增长,中央制定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宏观调控方针,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来改为适度宽松)。

从效果上看,此次调控使我国率先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走出,并保持了在世界各经济体中独树一帜的稳定增长势头。但其背后却暗含着诸多隐忧,使当前宏观调控面临许多“两难”问题。例如刺激性政策退出问题,如果不退出,物价可能会继续上涨,最终导致通胀发生;如果退出,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一些刚刚上马的大工程可能会成为半拉子工程。例如央行加息问题,如果加息,一些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成本增加,可能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停产,就业压力大增,实体经济受损;如果不加,利率长期低于CPI,居民储蓄受损。例如人民币升值问题,升值则出口企业压力增大,同时诱使热钱涌入,加剧通货膨胀;不升或者贬值,又要顾虑外部压力,还得担心热钱大量流出,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大跌。例如房价调控问题,如果不调控,房价降不下来,社会的积怨更大,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房价下跌太多,则地方财源大减,商业银行也将蒙受较大损失。此外,降低外贸依存度、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也存在着“两难”。

如此种种“两难”问题,除了与宏观调控自身所带的负面效应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市场机制的作用还很不健全有关,还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环境和自身体制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是我国实体经济规模已经非常庞大,要想保持一定的增速变得更加困难。2009年我国GDP达33.5万亿元,约等于1999年的4倍,位居世界第三位,今年有望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船大不好掌握方向也不好调头”。

二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协调,政策效应不一致。目前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所出台的刺激性政策效果不同步、不一致。

三是我国经济外向型程度持续提高,与世界各国经济互动日益紧密,使我国经济、政治等越来越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制约和牵制。

四是经济增长内生性因素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边际外部效应递减。1998年—2002年的宏观调控可以找到以住房、汽车行业及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到目前为止还难以找到一些代表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房产行业还是经济增长中相对重要的支柱产业。

五是我国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利益主体,使宏观调控更加复杂和困难。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和企业以及高中低收入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利益格局,各有不同的利益和声音,在调控过程中,一些利益主体因自己的利益取向与调控目标不同而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态度,令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宏观调控面临的诸多“两难”问题,说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及方式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经济自身还存在许多未被发现和克服的内生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深刻认识。当然,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一项政策出台便一夜之间改变市场走向的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各种市场主体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政府出台的政策已经难以非常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阶层的利益。我们不能期望宏观调控面临的所有“两难”问题能够被一个或一组有效的措施在短期内解决,只能适时地对宏观调控对象、目标、措施等进行相应的取舍和调整。事实上,回顾前期数次宏观调控,也会发现每次调控都会按照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适时变动,有时动作大些,有时只是微调。

因此,眼下要想解决“两难”问题必须有所取舍。

在调控目标上,原来更为看重“保增长”,现在全球经济已经复苏、回升,我国经济更是高速增长,所以今后的目标应更加注重“调结构、重民生、促就业”。

在调控对象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避免中央出台经济刺激或紧缩政策后,各地皆大欢喜或被一棍子打死。同时,一些重点调控对象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加以取舍和选择,例如房地产行业中的投机、投资行为应成为重点抑制对象,而保障房以及其他民生项目应重点支持。

在调控利益分配上,应更注重民众利益,政府应主动减少甚至放弃在经济运行中的自我利益追求活动。宏观调控使得政府更多地介入到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自我的利益追求,例如在“保增长”的目标下,一些地方可能更多地通过拉动投资来保证GDP增长,而对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考虑得较少。在房价调控方面,一些地方可能会为了本地的财政收入以及GDP增长,降低政策执行力度,间接地牺牲民众的利益。

在调控方式上,要正确处理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之间的相机抉择问题。目前我国出台的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区域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但主要的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在对财政、货币政策进行相机择宜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调控方式协调使用的问题,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解决“两难”问题,维系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和持续性。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