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长株潭的田园生活:青山绿水进行曲

2009/11/2 08:45 作者:HOPE 点击:800 评论:0 条 【
点击查看大图


本报记者 易博文 陈淦璋

  
  连日来,记者参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走进长株潭两型试验区”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听得最多的,是要“蓝天碧水”;见得最多的,是不断涌现的治理成果、曙光更亮的环保希望以及越来越多的注重和突出生态环保的建设蓝图、产业规划。

  长株潭的环保理念,随着两型试验区的获批,得到极大的提升。长株潭,正以满腔的激情和希望,演奏出一支高亢激越的青山绿水进行曲。

  第一乐章:湘江治理起狂澜

  湘江,长株潭300多万城市居民的水源。这决定了不管从哪一方面讲,湘江治理都是长株潭生态环保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湘江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而时至今日,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结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湘江留下了沉重的治理包袱,尤以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在长株潭采访,记者明显地感觉到,“两型”社会获批后,湘江治理加速了。

  长沙市对23个企业(项目)下达了限期治理、停产治理、限期搬迁的任务,力度空前,目前任务都已基本完成。该市还明确规定:湘江两岸20公里范围内,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南川河这些湘江支流两岸五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外排污染物涉及重金属和日废水排放量大于2000立方米的企业,严防新增污染源。

  与长沙市的大刀阔斧相比,株洲的治理更显得破釜沉舟。该市以损失20多亿元工业产值、2亿元税收的代价,分两批合计关停了19家高能耗企业和生产线。目前,该市正在安排第三批共计41家(条)生产线的关停计划。湘潭市则加大了环保执法的力度,建起了全省首家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24小时自动监控所有排污企业。通过自动监控,今年前10月,就查处了环境违法行为38起。

  与工业污染治理相呼应的,是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也空前加大。三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均在全省靠前。湘潭市已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省首个完成这一计划任务的市州。

  “两型社会”建设,给湘江治理带来的重大契机。10月22日,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发改委主任、省长株潭“两型办”主任蒋作斌在接受集中采访报道记者采访时传达喜讯:湘江治理纳入了国家大江大河整治规划,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上升到国家层面,奏响了湘江治理这一乐章的最强音。这意味着,多年来单靠湖南的力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重金属污等历史包袱问题,也有了解决的希望。蒋作斌还透露: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国家正在编制专项方案,株洲34.4平方公里污染土地变性已经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保部等部委的批准。

  第二乐章:两型产业如潮涌

  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航天磁电……连日来,记者听得最多的,都是这样的词汇,见得最多的,也是这类企业。一个共同点,就是高效益、低污染甚至零污染。

  长沙大河西,株洲天易和湘潭昭山、九华、云龙,“两型社会”五大示范区,记者都走到了。没有一家允许“两高一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进入,建设目标全部瞄准了“两型”产业,即新型工业、循环工业以及职业教育培训、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休闲业。

  云龙示范区重点发展的是旅游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创新产业和科教研发产业。引进的深圳华强集团,将投资150亿元,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一个文化创意丰富、科技水平高端、带动效应巨大、生态环境和谐的“中国迪斯尼”。一期工程预计明年国庆前就要建成。今年以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在建产业项目达109个,其中新开工53个,主导产业都是先进医药、出版印刷、光电信息、现代农业等。

  定位的准确带来的是发展的科学。九华示范区定位于“产业新区、滨江新城”,昭山示范区定位于“生态绿谷、创意之都”,天易示范区定位于“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区”。不符合定位的企业,都进不了示范区。各示范区美好的生态未来,已经在向我们昭示。

  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一刻也没有放慢。长沙市坪塘老工业基地,年底前将完成10家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企业的全面退出。株洲市有色金属、化工等产业产值在全市工业中的占重已经下降,先进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力机车厂、中铁轨道等核心制造业企业产值实现了近100%的增长。湘潭市依托吉利汽车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吉利汽车三期扩建和30万台变速箱、20万台发动机项目年内就将启动。

  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陈晓红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走进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启动式上透露,在试验区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达到33.2%。

  第三乐章:农村环保阔步来

  走进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玉华新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采访团记者们精神不觉为之一振。家家户户门前配置了垃圾箱,家家户的厕所都采用了四格净化技术。全没有传统农村那种臭气难闻、垃圾乱飞的景象。

  站在湘潭县响水乡“发酵床“养猪示范基地,记者们看不到一点污水,几乎闻不到臭味,让人无法相信这里是一个存栏1000多头猪在规模化养殖场。猪舍垫上了用微生物与锯木屑、谷壳或秸秆等混合发酵的垫料,猪粪尿被垫料中微生物及时降解,实现了零排放。

  垃圾、粪便,污染水源,是COD超标、水质富营养化的主因之一。但因为农村“面”大,治理很难,也正因此,任何一点治理上的突破,都是了不得的成绩。长株潭不仅有了突破,而且进展迅速。湘潭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王思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2008年至今年9月底止,全市共发展发酵床养殖场户206户,新建改建发酵床猪舍9.4万多平米,存栏猪达7.8万多头。长沙市采取的是另外一种办法,即通过财政补助来鼓励养殖户上治污设施。今年,该市财政投入达2500万元,已发展“零排放”养殖场(户)252个,存栏生猪8.6万多头,改造治理猪舍面积达17.9万平方米。因为在垃圾、养殖污染方面的治理成效,2008年底,长沙市曾在全国的电视电话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得到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株洲市也在积极探索。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村村支书罗平告诉记者,为搞好集中居住小区的环境卫生,小区聘请的保洁人员是一般城市物业管理公司保洁人员的2倍。

  干净的村庄、美丽的田野,长株潭的田园生活,已经展露“两型”新貌。 (本文来源:湖南日报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