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 株洲
  • 湘潭
您的位置首页 >> 互动长株潭 >> 生活居家

为啥不“回家吃饭”

2009/7/28 10:16 作者:丫头 点击:1063 评论:4 条 【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个只有标题没有正文的帖子,能在几天之内获得超过千万的点击量,几十万的回复,的确是件稀罕事。然而,网络就是这么神奇,它聚沙成塔,以至于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互联网上的帖子,究竟有多少个点击量才能算“热帖”,有多少人参与才算赞成或反对。

  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虽说这只是一个“标题帖”,但从传播效果上说,它却有着完整的内容。如“贾君鹏”这个名字,喊他“回家吃饭”的妈妈,等等。由于这个帖子是在一个著名游戏的贴吧里出现的,它也难免让人想到贾君鹏可能是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而且,他的妈妈找他很久了,最后不得不求助于网络。而网民,虽然后来的天量点击被许多人理解为“恶搞”、“起哄”,但想必从一开始,不少点击还是体现了助人为乐精神的。

  对“回家吃饭”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回忆与想象,生出许多生活的场景。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就是一部部同主题的小电影。至于它为什么流行,显然也不是“起哄”二字可以概括的。

  首先,它唤起了许多网民关于自己童年与父母亲情的记忆。尤其对那些曾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大人喊孩子回家吃饭,是乡村一道最为常见的人文景观。有好事者曾如此概括落后的中国农村:“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不得不说,这组“基本靠短句”十分生动形象。回想我在农村的生活,也是见过并“靠”过“抖、走、狗、吼”的;而我印象最深的“吼”,大概就是“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谈到对农村的印象,人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青瓦蓝天间袅袅升起的炊烟,想到黄昏时分牧童骑牛归来。而我能想起的声音,最符合开放的农村生活的,就是这种“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声音。也许,当时你正在溪边钓鱼———像梭罗一样打发寂寞的时光,沉浸于星空垂钓;也许你正躲在其他孩子家里,沉迷于某种游戏:赌博、下棋或者打扑克;抑或,只是因为一点点小委屈,生了母亲的气,躲进了后山上的灌木丛里悄悄示威……在乡村,无论早、中、晚,你都可能听到“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声音,它响彻山川田野,是最最清亮的乡村之声。

  因为有过乡村生活的经验,有时我也免不了去想:为什么一位农妇在家门口扯着嗓子喊孩子“回家吃饭”时,没有人会提意见;而到了城里,这种行为却成“扰民”了呢?乡下人也在群居,为什么他们没有因为某种权利而失去自由?是不是因为他们活得比城里人宽容,是不是因为城里人大多活在一种“权利紧张”之中?

  网民热顶“回家吃饭”一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对“回家吃饭”有所共鸣。在中国,“回家吃饭”本是维系家文化的一根重要纽带。在家里吃饭甚至具有某种神性。我年少之时深居乡间,常听到大人们说的一句话是“雷公不打吃饭人。”夏日正午,如果遇到电闪雷鸣,而你正好在家吃饭,因为这句话,你多少可以有点安全感,可以有恃可恐。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尤其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这种文化受到了极大挑战。“大跃进”时大家都去吃公共食堂,连家里的锅都被充公炼钢了。在那个“人人无家可归”的时代,“回家吃饭”的权利是被变相剥夺了的。而现在,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回家吃饭”了。比如,农民背井离乡只能在工地上吃饭,手头宽裕的城里人动不动就下馆子,只把家当旅馆。回家吃饭甚至变成了一种只在岁尾年关才有的仪式。

  农民为谋生而放弃回家吃饭,自是为生活所迫;而许多城市家庭,无论男男女女,原本属于家庭的分工与合作,被各种可被购买的服务与种种“并不存在的事业”瓦解,中性时代以其特有的同质化理性,正在驱逐一切美与感性。同样糟糕的是,城市不比乡下,你不比贾君鹏,即使你不回家吃饭,妈妈也不会站在门口喊你回家吃饭。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 作者:丫头 (2009/7/28 10:17, 评分: 1楼 )

    为楼上的帖子发的
  • 作者:木糖纯 (2009/7/28 10:47, 评分: 2楼 )

    嗯, 嘿嘿 记得有人发过了..
  • 作者:可乐 (2009/7/28 10:54, 评分: 3楼 )

  • 作者:丫头 (2009/7/28 10:59, 评分: 4楼 )

    不是吧
    我怎么又迟到了
    明天我一定要第一个
  • 共有4评论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湖南
  • 国内外

资讯

  • 要闻
  • 社会
  • 娱乐
  • 视点
  • 体育

活跃会员